云南的回响:随着清莱游客潮兴起,美斯乐的中国文化传承延续
在美斯乐山脊上,晾晒的乌龙茶香气飘过层层梯田。狭窄的街巷两旁挂着红灯笼,人们说着带有云南口音的话,锅里炖着放了八角和酱油的猪蹄。

这个村庄正式名称为桑蒂吉里(Santikhiri),意为和平之山,与曼谷的霓虹灯和普吉岛的海滩截然不同。它是云南华人侨民的活档案,是位于金三角地带的一块中国文化碎片。
随着清莱成为中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2025年前9个月有超过150万人到访,美斯乐(Mae Salong)不再是一个宁静的前哨站。它已成为记忆、自然与共同历史的试金石,吸引着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
泰国今年凭借3600万国际游客的到访,旅游收入达到1.98万亿泰铢。预计到年底,中国游客将达900万,推动了泰国北部的复兴。如今许多人不再只关注普吉岛的海岸和清迈的寺庙。
他们渴望真实的故事,那种能从一杯茶中品味到的故事。而美斯乐恰恰能提供这样的故事。这个社区在流亡与重塑中,顽强地保留着云南的语言和习俗。
士兵们转型成为茶农,罂粟田被果园和花丛取代。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来说,这里就像无需长途飞行的返乡之旅,是泰国青山中文化传承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桥梁。
山间之语:泰国情境下的云南话
在美斯乐的市场里,交易和闲聊都使用带着云南韵味的普通话。这并非标准的普通话,而是一种来自中国西南地区更为柔和、轻快的方言。年长的居民用方言讨价还价购买水果和蔬菜。孩子们在手机上切换着泰文和汉字。对语言的坚持使这个社区的身份得以完整保留。
20世纪80年代,新道路连通了村庄,游客开始涌入,当地人着手保护自己的文化。美斯乐中文学校于1965年在台湾的帮助下开办,除泰语课程外也教授普通话。教材使用繁体字,在北京对该地区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当下,这是对国民党根源的一种无声呼应。45岁的教师王秀兰说:“我们的语言让我们保持坚定。”她的学生包括清莱的汉族家庭以及附近山地部落的孩子。他们用清晰的语调背诵唐诗。自2020年以来,由于中国旅行团对短期课程的兴趣,入学人数增长了约30%。
变化仍在悄然发生。年轻人会把云南话(Yunnanese)和泰语俚语混着说。各种应用程序帮助阿卡族和苗族邻居加入交流。街道和广场都设有双语标识。泰语的“Santi Khiri”旁边写着汉字“美斯乐”,这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词语,也可理解为“一切都好”。
对于许多不会说泰语的中国游客来说,这让他们感到舒适自在。来自上海的退休人员刘芬在一个摊位上喝茶,摊主们用方言聊天,她说:“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外能畅所欲言。”这里的声音融合了云南话、普通话、泰语和阿卡语,反映了该地区的民族融合,也吸引着语言学家和文化爱好者。
口述故事增添了深度。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在家庭祭坛前讲述“南下长征”的故事。节日里会通过音乐和舞蹈重现这些故事。12月28日至1月2日举行的樱花节会有国民党风格的游行和山地部落的表演,还有三种语言的解说。正如一位长者所说:“我们的话语让过去不至于消逝。”
信仰、节日与家庭:云端上的传统
美斯乐的仪式跨越国界。黎明时分,儒家神社中香烟袅袅升起。家家户户向祖先供奉米酒和月饼。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龙山寺融合了道教、佛教和当地信仰。僧侣与山地部落的巫师一同诵经,这种模式反映了云南的宗教融合。
9月的中秋节将整座山装点成灯火辉煌的景象。一串串红绸在街巷上摇曳,舞狮队伍敲锣打鼓地穿过街道,桌上摆满了柚子和糖果。28岁的表演者陈浩说:“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让记忆变得可见。”他的剧团借鉴了国民党的武术。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据当地旅游记录,2024年有超过5000名中国游客参加了这个活动。
家庭关系依旧是核心。婚礼上会将泰国的花环与中国的茶道相结合。葬礼遵循客家式的仪式,焚烧纸祭品以供奉来世。清莱汉族文化中心保留了诸如丝绸织造和草药医术等源于云南传统的技艺。馆长颂汶·李说:“我们分享所知,以免这些技艺失传。”
从罂粟到茶叶:美斯乐的美食故事
美斯乐的美食讲述着它的历史。菜肴简单、丰盛且富有风味。自20世纪70年代就存在的Im Pochana餐厅里,砂锅里盛着浇有浓郁豆汁的面条。红烧猪蹄没有甜味,有酱油、肉桂和香料的味道,搭配着松软的馒头。店主阿波一边端上辣椒炒风干猪肉,一边开玩笑说:“子弹靠不住的时候,是食物让我们坚持下来。”这道菜让人回想起过去的艰苦岁月。
这座山海拔约1367米,凉爽的空气造就了茶叶经济。美斯乐的茶叶产量在清莱占很大比例,每年约有200吨高山乌龙茶。像翠峰茶园这样的种植园整齐地分布在起伏的山坡上。品茶活动传授泡茶技巧,用热水冲泡瓷盖碗中的茶叶。
中国游客在这里平均每天花费6400泰铢。2025年,前往茶园的20万游客中,约40%来自中国大陆,销售额同比增长约25%。
菜单上也有云南穆斯林的特色美食。萨利玛的牛肉面搭配着孜然和慢炖肉汤。腌制蔬菜和晾晒肉类等保存食物的技巧曾经源于艰苦生活,如今吸引着好奇的美食爱好者。
正如厨师兼研究员波拉瓦特·普拉帕蓬在2021年所写:“美斯乐的味道代表着包容。”社交媒体也认同这一点。#泰国的云南风情 话题已有约50万条帖子。
野性之美与鲜活文化
大自然勾勒出这里的故事。12月,樱花树将山峦染成粉色,约10万人前来参加游行、逛集市和手工艺品展销会。摊位上,中国灯笼和书法旁展示着阿卡族刺绣和苗族银饰。11月,向日葵绽放,雨季时李子树果实累累。季节的循环与云南的冬至和丰收仪式相契合。
通往阿卡族聚居地的小径展现了万物有灵信仰与云南萨满教习俗之间的共通之处。当地导游卡姆说:“这里的边界变得模糊了。”游客们走过禁烟时代的标志,来到可以俯瞰缅甸迷雾和泰国绿色山谷的山脊瞭望台。生态旅游为家庭提供了支持。根据2025年的乡级报告,当地约70%的收入来自可持续农场及相关服务。
中国游客为何选择清莱
清莱从一个宁静的省份崛起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疫情前,泰国每年接待约1100万中国游客。2024年,到访人数达到约800万,约为2019年水平的90%。2025年的预测目标是900万。
泰国北部吸引了其中约五分之一的游客。2025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清莱的白庙和金三角接待了约120万游客,比2024年增长35%。美斯乐也随着这股热潮发展起来。清莱旅游局记录显示,今年到目前为止,约有15万中国游客到访美斯乐,影视带动的旅游以及微博创作者将其打造为“云南2.0版”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2024年边境问题解决后,旅行变得更便捷、更安全。现在上海每周有三班直飞清莱的航班。消费较高的游客会选择养生住宿。茶疗项目融合了中医技术和泰式按摩。旺季时入住率可达75%左右。整个清莱府的收入接近15.8亿泰铢。但也存在一些压力点。繁忙的道路和垃圾给山区带来负担。政府推出“错峰旅行”补贴,引导游客前往淡季和不太知名的景点,包括附近的难府。当地人也在做出调整。像每晚约1000泰铢的“小家”民宿,会教授方言基础知识并与游客共享家常便饭。
对张梅来说,这里的吸引力是个人层面的。“清莱不是逃避之地,而是一种回响。”在美斯乐,这种回响变成了合唱,清晰地传递着坚韧与归属感。
守护重要之物:前路展望
如今,更多巴士行驶在1089号公路上。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小径上出现了塑料垃圾。旱季对水资源储备造成压力。村民们制定了自己的应对计划,从打造零废弃茶园到为文化团体预留节日时段。
外界也提供了支持。尽管台湾地区政治局势变化,但台湾非政府组织仍资助学校。来自中国大陆的奖学金也开始出现,这是扩大影响力的一部分。
年轻人仍会前往清莱市区工作和学习。传统也在适应变化。应用程序记录着方言。像王秀兰这样的当地人在抖音上吸引了大量粉丝。她说:“我们既是泰国人也是华人,两者兼具。”泰国旅游局的“盛大旅游年”目标是2025年接待4000万游客,美斯乐将自身打造成一个谨慎发展的典范,设有生态小屋、文化传承徒步线路和实践工作坊。
从清莱钟楼出发,驱车80公里前往美斯乐,沿途经过向日葵田和云雾缭绕的山谷。你可以乘坐双条车,或者以每天约300泰铢的价格租一辆摩托车,也可以花大约1500泰铢预订一个旅行团。最好在中午前抵达。
先在Rai Cha 101品尝茶,然后在阳明餐厅的露台上享用午餐。徒步前往观景台,浏览山地部落手工艺品,最后带上几包乌龙茶回家。
在这个如云南般的世外桃源,游客收获的不仅仅是美景。他们看到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语言、信仰和美食的社区。当夜幕降临,灯笼亮起,“美斯乐”这个名字恰如其分——一切都好。




- 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办公室、UNITAR 携手GFPA再度奏响卡内基音乐厅
- 正畸影响者Dr. Evangelos Viazis:正畸是让人幸福的齿间艺术
- 数字艺术 | 英国博士携手中国文化,打造最美鸟类NFT藏品!
- 全球动漫与文化洞察:中国国际动漫节(CICAF)上的分享
- 狗狗币、BNB、CRO…金库军备竞赛打响—Finanx AI 准备主宰新时代
- 野生唱片Wild Records引领新潮,蓝调与R&B新秀SKKYYY震撼登场
- Sanji Inu: Exploring the Rising Star in the Cryptocurre
- Wild Records引领新潮,蓝调与R&B新秀SKKYYY震撼登场
- 野生唱片Wild Records引领新潮,蓝调与R&B新秀SKKYYY震撼登场
- 滑板界新里程碑!40岁爱好者连续366天完成滚动翻板挑战,成全球第一人
